“我们对纳微的发展是充满了信心。”纳微半导体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查莹杰日前向集微网表示。查莹杰的底气源于纳微的快速成长以及近期登陆纳斯达克上市。10月20日,纳微半导体(“纳微”)的股票,正式开始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交易,股票代码为“NVTS”。
纵观纳微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专注于氮化镓功率芯片研发的纳微发展速度惊人。纳微是全球第一家在7年之内,从初创做到上市整个企业价值突破10亿美金的功率半导体企业。“这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并且我们通过技术的革命带来了整个行业的巨大变化,这个是我们非常骄傲的。”查莹杰强调到。
纳微中国:成立3年多,为公司贡献7成营收
据了解,纳微的三位创始人Gene Sheridan,Dan Kinzer和Jason Zhang在一起工作了超过30年,并在这个很漫长的人生阶段,创造了很多的成就,包括40多亿美元的收益、130多件已颁发的专利。
从1978年到2015年,纳微创始团队在半导体、单晶、硅基氮化镓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首创的发明,包括2002年首个商用功率硅基氮化镓项目,2014年首个商用氮化镓功率芯片的发明,以及2015年首个氮化镓工业芯片工艺设计工具包的发明,这些发明也奠定了纳微在行业的地位,以及在标准的产业上具有独特性能和竞争优势。
而在过去三年半的时间里,查莹杰一手建立了纳微中国的团队。2018 年,纳微在深圳成立首个应用和销售中心。 主要为小米、戴尔、联想、LG、亚马逊、OPPO、安克、贝尔金在内的几十家快速充电器、适配器制造商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同年,纳微在杭州成立 GaNFast 应用设计中心,杭州的服务器团队致力于研发氮化镓功率芯片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将于2022年实现量产。次年,纳微在上海成立 GaNFast 功率芯片设计中心,是纳微在洛杉矶以外成立的第一个功率芯片的设计中心,承载了纳微未来在中国的IC设计重任。2020年纳微在中国台湾地区设立了一个包括销售,技术支持等功能的团队。
此外,查莹杰向集微网透露,“我们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将在上海设立纳微第一个全球的电动汽车相关应用产品的研发中心,陆续会有更多电动汽车领域的专家加入纳微。”
在过去三年半的时间里,纳微在中国快速扎根发展。目前,纳微中国拥有超过整个纳微40%的员工,而今年全球新招聘员工,50%以上都是在中国。广招中国人才背后,与中国对纳微的重要性密切相关。纳微的营收超过70%是来自中国。
纳微中国未来有哪些举措?
“纳微中国未来要做很多事情。”查莹杰向集微网透露,“我们要加快对客户设计的支持,进一步增加我们的销售、研发团队覆盖整个全球的市场能力,扩张我们整个芯片的设计团队。”
查莹杰坦言,这是目前非常难的一个部分,因为现在很多IC的人员变得越来越难招。查莹杰指出,“目前国内研发是海外的资源加国内新招聘的人员结合。纳微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有一些人员是从美国回来的,像我们上海芯片研发中心的总监等都是从洛杉矶举家搬迁过来的。”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加速在设计中心方面的发展。我们已经有头部的设计中心的客户在合作,明年年底会进入量产,包括太阳能和储能的部分,我们正在跟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厂商在合作,电动车我们跟汽车厂商已经展开了OBC、DCDC的联合开发,加快向大功率市场的渗透。
此外,在上市以后,纳微中国会通过合资公司、收购、兼并加快收入,进一步加速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的方向是大功率模块、新技术以及新的应用场景。
对于氮化镓未来发展的目标,查莹杰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提高整个电力关键行业的效率,我们认为氮化镓会成为改变行业规则的技术。”从数据来看,相比于硅充电器,氮化镓充电器的开关速度快20倍,而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硅充电器的三分之一,节能比例高达40%。功率密度大了3倍,比原来的充电速度快了3倍。”
对于新一代功率半导体的推广应用,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客户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未来,氮化镓所带来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查莹杰认为,“到2023年,氮化镓技术会比硅每瓦的成本会更便宜。”移动设备作为先驱,其他市场有望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收益。
“‘氮化镓将成为手机充电的未来’,这是纳微讲的,也是客户讲的。”查莹杰表示,目前,纳微已和超90%的移动充电器品牌商开发了140多个已量产的氮化镓充电器项目,截止至2021 年 10 月,纳微的氮化镓功率芯片出货量超3000万个。
据统计,手机和笔记本充电器一年全球出货大概是25亿只,除此之外还传统的适配器,像音响、家电等,实际的出货量远超25亿只,在适配器这个市场,氮化镓的潜在市场规模超过25亿美元/年。对功率芯片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除了在消费领域,在服务器领域以及汽车领域,纳微未来也会有一系列的突破。此次IPO纳微获得了3.2亿美元的收益。对于这笔收益的使用,查莹杰透露,纳微将用于扩展多个新市场,包括电动汽车领域等。
【来源:集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