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投影仪都有光学变焦构件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投影仪,要么是在学生时期的教室里,要么是在公司的会议室里。如果你曾经尝试过调节投影仪,你应该会注意到在那个时候投影仪的镜头位置一般会有两个可以调节的圆环,一个负责画面大小的缩放,一个则是负责对焦使画面清晰。如果不是固定位置的投影仪,那几乎每次使用都会涉及到这两项调节的工作,顺序是先调整大小再对焦清晰。
其实这两个圈的原理都很简单,其中控制画面放大变小的可以参考大家都见过的放大镜,在一定范围内,距离物体越远则可以把这个物体放得越大。控制对焦的则可以参考望远镜的对焦机构,只需要镜片极小程度地位移,就可以得到调整焦平面后清晰的画面。这两个旋钮本质上的作用也就是通过螺纹调节镜筒内镜片的相对位置,来实现画面的缩放以及对焦。
智能投影仪大多取消了光学变焦
后来智能微投的出现,大部分机器都不搭载光学变焦这一功能了,投射比也几乎都是固定的1.2:1,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光学变焦机构占用空间较大,与智能微投追求的小体积相悖,节省的空间可以用来装主板装音响;
2、如需要进行自动对焦、自动梯形校正等功能,固定投射比从技术上会更容易实现上述功能;
3、成本控制,采用光学变焦的镜头相对而言成本会更高。
虽然说1.2的投射比能满足大部分情况下的投影尺寸需求,但是难免会出现距离远了投太大的情况。智能投影大部分采用了裁剪画面的方式来实现数码缩放,但是这样一种方式是会损失一定的画面像素点,也就是画质会有所降低。在极限缩小的状态下,损失可能会达到50%,等于说你买一个1080P的投影仪给你弄到了540P。所以一般建议正投或者调整投影仪物理位置来进行画面调整。
各厂家取消这一功能也有各自的底气,一方面是体积的缩小确实带来了更适合家庭用户的外观,也搭载了更多的功能。另一方面则是轻微的或者说30%以下的画面损失不会引起画面那么明显的观感差异,而大多数用户的使用场景造成的画面损失会小于这个阈值。
部分智能投影又恢复了光学变焦
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2021年推出的智能投影又有将这一功能恢复的趋势。近期推出的极米RS Pro 2就把光学变焦放回了机器上。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极米RS Pro 2选择了电动调节的光学变焦机构。相对于手动调节而言,电动调节必然是更加方便的,也可以更好地结合智能投影上需要进行画面裁切的功能(如RS Pro 2的梯形校正、避障等和变焦镜头联动),最大程度地保障画面不受损失。
从这两款机器对于这一功能的描述来看,他们都提到了一个点,也就是“不损失画面”。当然极米RS Pro 2是4K分辨率,其实真要说损失一点其实也没啥。但是光学变焦带来的零损失肯定相较于数码变焦是更好一些的。再加上和梯形校正以及智能避障功能的联动,极米RS Pro 2算是把光学变焦这个功能给利用到了极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