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希望目录是专业免费收录网站入口,为广大站长提供免费网站收录的服务。对!您没有看错,就是免费网站导航!免费网站分类目录!免费收录网站入口!!!

新站提交
  • 网站:45373
  • 待审:134
  • 小程序:18
  • 文章:9155
  • 会员:28861

  接下来,2020年的中国经济怎么办?

  2022开年还没多久,身边就发生了太多大事。

  俄乌冲突的持续、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还有一次次霸屏的“催生”热搜,一时间,恐慌和焦虑成为不少人的情绪底色。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关于“内卷”与“躺平”的讨论也从未停歇。

  这个社会怎么了?问题出在了哪?身处这充满变局与变数的时代,每个人又该往哪里走?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著名金融学者香帅聊了聊,以下是她的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

  “熟经济”时代

  “内卷”与“躺平”还有解吗?

  2021年以来,有一组词语像流行感冒一样在社交媒体上弥漫开来并延续至今,在很多事情中,你都会发现他们的影子,没错,就是“内卷”和“躺平”。

  先看内卷,我讲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的一个博士毕业生,现在在北京一所“211”大学任教,去年毕业季的时候到我家里来,默默递给我一张单子,上面简单列了一些她的学生们的“就业意向”:

  37个人的本科班,36个打算考研,30个同时考公,看着这样的比例,这些“小朋友们”自己也很绝望,有几个孩子真的是头悬梁、锥刺股地在准备公考,其中一个因为凌晨12点就睡觉了,而痛心疾首地找到导师忏悔:

  “别人都凌晨两三点睡,我这样就被落下了。”

  说实话,虽然之前对“内卷”有点儿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这样的数据震了一下。与“内卷”相呼应的是“躺平”,社交媒体上刮起的“躺平”和“反躺平”旋风一直未停歇。

  年轻人发着“葛优躺”“佛系青年”的表情包,高呼着要“躺平”,老同志们则痛心疾首、语重心长地劝告年轻人别好逸恶劳、要继续奋斗。

  一时间,我们这个崇尚二分法的社会里,“躺平”与否,俨然成了世代、阶层断裂的密码。

  其实,无论是“内卷”还是“躺平”,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我们今天的时代特征——“熟经济”时代。

  何为“熟经济”?指的是社会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值,但内在的增长冲动却不复当年,外人看到风韵,自己感到焦虑。

  比如我们原来最大的几个赛道,互联网、房地产和出口贸易,在流量见顶、政策调控和疫情的影响下,都发生了剧烈变化,而大的新的增量赛道又未出现,如此一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很容易陷入到“存量博弈”的困境当中。

  这对年轻人的影响则更加明显,过去,在一个增量赛道上,需求远大于供给,年轻人作为供给方,只要肯努力总会谋一条出路,可今天不一样了,新赛道没那么多,各行各业几乎都是存量,进来一个就要挤出一个。

  于是矛盾就产生了,行业里大批的“前浪”还在汹涌着,“后浪”们根本无法将他们“拍死在沙滩上”,最后只会造成一个结果,越来越卷,而且是越大的城市越卷,越好的行业越卷。

  对年轻人而言,卷得动的身心俱疲,深感努力和收益之间不成正比,卷不动的就干脆躺平,觉得再怎么努力连个首付都凑不齐,那还拼个什么劲呢。

  另一方面,这样一个局面的形成,我觉得我们在教育上也要做一些反思了。

  我的一个深刻感受是,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会让孩子变得非常斤斤计较,他们的精力都放在怎么才能比别人高一两分上,这就导致我们设想的选优变成了选平庸的精致主义者,他们能拿高分,但实际应用能力很弱,而且眼光还高,非高薪行业不去,他们毕业后怎么可能不卷呢?

  我最近也和一些大厂高管聊了聊,发现很多管理者现在最喜欢的毕业生不是北大、清华的,而是华中理工、中科大这种学校的,因为这些学校毕业的孩子素质又好,也不傲娇,能趴在地上干活。

  北大、清华的孩子素质好,但是在太年轻的时候平台太好,太胸怀天下,那种俯下身去,干脏活累活细活的劲头不足,即使干了,也多少有点怀才不遇的感受。

  所以,在时代环境和我们的选拔机制影响下,“内卷”与“躺平”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压力之下,一些年轻人也逐渐产生了相对消极的情绪,但说实话,这种情绪真的挺难排解的,从全球来看也是如此。

  事实上,越发达的社会越不平等,越不平等就越容易产生撕裂,产生撕裂后就容易出现对立和反抗。所以劳资关系问题需要今天的企业家们重视起来了,一些经济问题也不能仅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考量了,还要结合社会背景和人的需求,哪怕这会牺牲掉一些短期经济利益。

  当然,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我觉得也不至于过度悲观,还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机会和新行业,我把它总结为民生消费、科技强国和数字未来。

  1.民生消费

  消费不算一个高门槛的行业,所以容易形成红海式的竞争。但相对来说,它的确定性回报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不管再怎么样,我们国家还有着14亿人口以及近4亿的中产,而且还处于中等增长水平,整体方向还是上升的。消费升级仍然是主旋律。

  2.科技强国

  科技强国是国家的大战略,像高端制造、芯片以及新能源等行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冷下来。

  当然,这些行业也有一个问题,就是高风险、长周期,如果要进入,一定要有着足够的耐心,过程会比较漫长,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炒作,但我相信,只要能塌下心来深耕,这些行业一定是很强的增长点。

  3.数字未来

  数字未来听起来有点玄,但我认为元宇宙、NFT(非同质代币)可能代表着未来的方向——这些名词究竟是什么其实没那么要紧,但是他们的底层逻辑是“数字社会未来”。

  我个人不喜欢炒币,包括元宇宙也觉得是处在特别早期的一个概念,但我的观点是,可以不把它当投资品去看,比如不去炒币,但一定要往这个赛道走,至少要了解它,因为它代表着未来发展的趋势。投资标的和赛道选择是不太一样的概念。

  这其实有点像20、30年前那些早期投身于IT行业的精英,他们对互联网有着充分的信心,今天来看,大多过得都不错。但是买IT行业股票的应该是大多亏了,毕竟大浪淘沙,砂砾会随浪而去。

  海外趋势更清晰,尽管数字货币在大类资产配置里仍然只是极微小的部分,但是像纽约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一些金融系毕业生,越来越多开始进入到加密货币行业和一些元宇宙公司,听起来可能有点不靠谱,但就像科幻作家克拉克所说,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

  02

  2022,资本市场需谨慎乐观

  资本市场也是很多人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对于2022年的资本市场,我的判断是需谨慎乐观。

  先看乐观的一面。

  首先从投资角度看,资本市场必须接力房地产。房地产曾是中国最大的信贷发动机,我们知道,城市化率增速越高,房地产市场行情越好,但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非常接近于全球70%的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城市化率的高速增长阶段基本结束了。

  这两年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房地产这个发动机开始慢下来了,如果还想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就必须启用一个新的发动机,目前来看,只有资本市场能够接力房地产市场,成为新的发动机和资金蓄水池。

  再从储蓄端看,过去,有钱就买房子几乎成了中国人的投资信仰,但今天来看,这个逻辑行不通了,一是值得买的地方都在限购,二是房地产税出台后,两三套以上的,以后的持有成本会非常高,再加上房地产较差的流动性,不排除砸在手里的可能。

  那居民手里多出来的钱要去哪呢?不可能都存银行,最好的去处依然是资本市场,从科创板、注册制到北交所和“专精特新”,国家的一系列动作其实也是想把资本市场做起来,然后反哺实体经济的发展。

  所以从投资储蓄的角度来说,只要不发生系统性的危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是个确定性比较高的事情,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市场也一样,目前确实有两个需要注意的点:

  1.释放明确信号,提振市场预期

  首先,从资本市场当前的预期来看,情绪的确不高,这主要是受到去年政策的影响。

  去年我们在“减法”上做得比较多,一些大的平台受到了整治,当然,我是比较反对平台垄断的,政策初衷和初心也都是好的,但从执行层面来看,可能还是需要多一些全局思考。

  我们讲变革应该是“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或者边立边破,也就是在新的机制没建立起来前,不要着急破除原有的,平台要管吗?一定是要管的,但也要想好整治力度和善后工作。

  平台是就业的蓄水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去年一些城市的法拍房数量有了较大上升,因为很多人出现了断供,尤其是郑州,暴雨加上疫情,发生了很多让人心酸的事情。

  还有,我的一个明显感受是,去年开始,女性送外卖和开网约车的比例也有了明显提高,我想这可能与本轮调整下的就业市场萎缩不无关系。

  回到资本市场来看,企业都是很实际的,它们不是慈善机构,大家都想往赚钱的行业去,但问题是这些赚钱的行业如今可能容易被“一刀切”,那这个预期就上不来,最近股市上的反应已经很明显了。

  所以,我认为政策上应该要有一个明确信号,一个极其明确的信号,给市场打一针“强心剂”,让企业和企业家们有一个往前走的动力。由于预期非常弱,所以这个信号需要非常强,而且实在。我想二十大后应该会出现新的变化。

  2.利率维持下行,加大宽松力度

  需要清楚的一点是,只有降息力度足够大,才能够真正刺激市场和消费。

  举个例子,如果LV今年涨价10%-15%会刺激消费吗?显然不会,那是有钱人的消费,买3万LV的人不会因为涨到4万就少买,也不会因为降到2万就多买,它的消费弹性是非常小的。

  真正有弹性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这个月能多发5000块钱的奖金,那他这个月就敢多花点,尤其是房贷上的压力,社科院张斌老师算过,如果房贷利率降1个点,一年大概就会有6000亿的资金涌入到消费市场。

  对企业来说也一样,实实在在的大幅降息是改善企业负债表的有效手段。

  今天的环境已经和之前不一样了,过去有20%的利润时,降10%的利息也能接受,因为多少还是赚钱的,但现在不行了,手里没那么多项目可做,只有10%的利润了,那即使降10%的利息他也不去贷款了,因为贷款也赚不到钱了。

  一月份我们虽然有着6万亿的社融,但说实话,民间经济的冷暖并不能只看这个数据,因为这其中会出现“左口袋挪右口袋”的情况。

  什么意思?就是金融机构会接到指令,也叫窗口指导,要求放款不能低于一定的数量,但银行又不想把钱放给风险比较高的项目,结果就是这笔钱往往又会流入到一些央企、国企的手里,一些民企和小微企业贷款数目其实是下降的。

  有银行的朋友跟我抱怨说银行利率已经是40年最低了,这话没错,但是要分两层看:

  第一,银行利率是比之前低,但此一时彼一时,之前增速高市场好资金需求旺,利率高有高的道理。现在增速低市场淡信心弱资金需求更弱,“比之前低”不等于“足够低”;

  第二,更何况我们都知道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的“渠道不畅”,中间费用相当不菲,所以,企业端的实际利率水平往往远高于我们目前给到的利率水平。我在市场上问了一圈,还是长三角地区,现金流很不错的项目,但是缺乏抵押品,融资成本都在8-9%,半年前这个数字在10-11%。

  这就要求我们的货币政策必须要松下来,而且要大幅度地松,这才能让货币政策真正发力在广大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身上。

  03

  人口大逆转,已成定势

  还有人口问题,尤其是“七普”公布1.3的生育率,这相当于官宣了中国人口增速的“断崖式”下降,引发了各界的讨论。

  一般来说,生育率在2.1左右才能维持人口更替的平衡,目前我们1.3的生育率,比这个数字低了差不多40%,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口会在一段时间后出现快速萎缩。即使老龄化能抵消一小部分人口萎缩的规模,但同时也会加大社会抚养比,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但说实话,这也是个“无解”的问题,因为高生育率的两点因素我们都不具备。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率成反比,未进入工业化的社会,生育率往往很高,显然,我们早就过了这个阶段。

  其次,宗教信仰程度和生育率成正比,这也是为什么整个东亚地区的生育率都处于全球最低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段时间,我们也做了一个人口调查,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尤其是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其实没有现行数字反映出来的这么低,问题在于生育压力太大,说白了就是养孩子太费钱了。

  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我们看到报告后其实挺心酸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后基本都会出现消费大降级,以手机为例,买5000元以上高端机最多的是未婚女性,而2000元以下的便宜机型中,已婚已育女性的购买占比却是最高的。

  虽然抚养孩子是夫妻双方共担的事情,但女性付出的成本一定是更大的,她们甚至要牺牲掉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我坚决反对我的学生当housewife(家庭主妇),从金融学上来看,这是一件风险极高、收益极低的职业,因为你对个体资产的依赖度太大,风险完全不分散,流动性也非常之低。

  生育率问题虽然无解,但可以做好几个工作来缓解,比如在减免税收上的力度再大一些,或者专门为企业中女性员工设立一些优惠政策,多为企业分担些压力,这要落到实处。

  另外就是很多学者所呼吁的,直接发钱,让养孩子的家庭得到真金白银,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光打雷不下雨解决不了问题。

  比如加拿大,男女的产假是一样的,都可以休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孩子一出生就发奶粉费,但即使这样他们的生育率也不高。

  当然,我个人觉得这也不是一件多么悲观的事,因为从劳动力的视角来看,我们已经进入到大规模生产时代,未来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人,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与其盯着生育率不放,不如想想可以创造出哪些新的职业。

  我看到已经有年轻人做职业的寻狗、寻猫师,就是帮别人找走丢的小猫、小狗,特别有趣,还有按摩师、美甲师,这都是原来没有的职业,市场一定是越来越细分的,可以更多地关注这其中的机遇。

  今天来看,人口这件事真的挺感慨的,从过去的严查到今天的鼓励,像计划生育部门也变成了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中学时代历史老师说过的一句话:

  “历史像个油粑粑,翻过来,覆过去,就煎熟了。”

  04

  结语:

  立得住,扎下根

  即使问题这么多,我仍然想说,我们这几代人还是足够幸运的。

  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和商业逻辑,任何人、企业都拥有强大的触达他人的能力,这为所有人的职业和生活打开了一扇充满想象力的窗。

  但我们也遭遇了一个最困惑的时代,财富的积累造就了一个庞大却脆弱的“中产阶级”,像刚才提到的“内卷”、股市、生育,每一个话题都在挑动着人们的神经,也让很多人深感惶恐和疲惫。

  至于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说实话没有人能给到一个确定性的答案,不过,从我的观察来看,有这样3个路径还是值得我们多加思考的。

  1.调整预期,多元选择

  今天,一定要深刻理解这个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不要总想着过去的辉煌,百分之十几的增速时代已经过去了,预期越高,落差可能就越大,倒不如把目标降低些,多给自己一点小确幸。

  于年轻人而言,只要勤劳肯干,都能吃饱饭、穿暖衣,关键是自己的价值能体现在哪里,也就是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方面,我觉得价值观最好能多元些。

  前几天我遇到一位瑜伽教练,很年轻漂亮的一个女孩子,她就是研究生毕业,觉得原来的工作没意思,自己转了行,现在的收入比之前还要高一些,多给自己些选择,我觉得也挺好。

  于企业家而言,则要做好面对“新常识”的准备,何为“新常识”?就是要站在民族复兴这个新的时代大背景下来理解常识,这其中,民生与民族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关键词。

  比如,房地产曾是逆周期调控的工具,但是房价上涨影响到民生的时候,就变成了调控的对象;同样,教培行业,规模小,本来不是问题,但是在教育资源供给本来就不足的情况下,资本运作,大规模平台化,将普通家庭都“卷入”,那就成了大事。

  说到底,凡影响到“民族的、民生的”的事儿,没有一个不是大事儿,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2.看准趋势,躬身入局

  我特别相信一句话,一个人在这个时代不会因为做了什么事而懊恼,只会因没做什么而后悔。我觉得40岁之前都要有这种心态。

  很多事情其实在看准趋势后躬身入局去做就好了,就是没做成,失败了又能怎样呢?还能混不到一碗饭吃吗?所以不要怕,调整好心态,多给自己些尝试的机会。

  当然,从企业的视角来看,试错成本可能会更高,这方面,我给企业家的建议是向南、向新、向阳。

  向南,指的是城市选择上要顺应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个方向。这不是说放弃北方,而是因为长三角、珠三角有非常好的制造业基础,可以承接产业升级的重,此外,这两个地方也形成了很好的城市群,能够完成大都市群的人口集聚,来支撑服务业这样的未来经济增长点。

  向新,指的是踏踏实实顺着行业生长轨迹去找真正的适宜的创新点,在我看来,哪里有什么夕阳行业,有的无非是夕阳企业。

  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不是掰着身体去凹一个新的造型,也不是寻找奇技淫巧的创新点,真正的技术创新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来源于用户和市场的真实反馈。

  向阳,指的是平台经济和商业模式要符合时代特征,也就是刚才提到的民族复兴,未来,不管是什么生意,如果是为人民服务的,大体上就能干下去,这是大俗话,也是大真话,这个时代的阳就是”民族的,民生的“。这跟个人价值判断无关,而是时代的“势能”,作为企业家,需要知道势能在哪里,才能事半功倍。

  3.保持敏锐,磨练技艺

  第三,我觉得一定要保持一个敏锐的学习态度,在自己的领域内有一技之长。

  所谓学习,不是说每年读几十本书,听多少门课,它指的是要有一门能让你变现的手艺,而且你的这门手艺还要比别人或者平均水平好一点。

  我就常和我儿子说,哪怕你以后只会洗碗也要比别人洗的好一些,让人知道这是你的专长,就这么简单。

  看起来是3件事,但实际上却是环环相扣的,调整好预期,看准赛道后需要你躬身入局,然后以一个开放的心态保持学习和成长,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专、精、深。

  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但对每一个个体而言,最好的应对方式或许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立足点,然后像钉子一样,立得住、扎下根。

分享到:

  admin

注册时间:

网站:0 个   小程序:3 个  文章:0 篇

  • 45373

    网站

  • 18

    小程序

  • 9155

    文章

  • 1

    会员

赶快注册账号,推广您的网站吧!
最新入驻小程序

桔子汇率换算2020-03-30

桔子汇率换算,支持美元,欧元,英镑,日

轻松入眠2020-03-30

轻松入眠小程序,睡眠、放松、减压

拼心形照片墙2020-03-30

拼成心形照片,保留美好瞬间,快来和

趣味头像2020-03-30

趣味头像小程序功能,趣味头像一键

时光天气2020-03-30

时光天气是一个小而优化的天气小

外卖地图2020-03-30

送外卖老是找不到地方?叫外卖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