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建议你卸载这些 APP?
你才夹了一筷子,它就送你一桌子!面对网络平台的神奇魔力,很多人都产生过类似的错愕感。在算法的加持下,这种情形越来越见惯不怪,我们也越来越习惯各种信息平台,对我们各种习惯偏好的测试,直到它号准了脉,然后拼命投喂可以取悦我们的内容,不断刺激感官让人体释放多巴胺,甚至让我们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这个过程,就是所谓“信息茧房”形成的过程。信息茧房这个概念,这几年被讨论的比较多,作为一位资深互联网人,K哥也聊聊我的看法。
01
信息茧房:认知的“回音室”
信息茧房,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于2006年在他的《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提出的概念。
是指在信息传播中,公众能关注的信息是有限的,通常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从而陷入相似信息的“回音室”,久而久之,就像蚕作茧自缚一般,让自己受困于“茧房”之中。
据K哥观察,所谓信息茧房,通常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信息的个性化、定制化。
无论是社交网站推荐的人脉,还是电商平台上的商品,再或者是影音平台为你推送的影剧,基本都是围绕你的口味和品味“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推荐,已经成了今天互联网产品的基本操作。谁都别装,无论是满屏的小姐姐,还是满眼的心灵鸡汤,都是为你和你的欣赏习惯定制的,想赖都赖不掉。
2、信息的单一化、排他化。
美国著名媒体人、社会观察家,凯文·凯利,曾在他的《必然》一书中写道:每年我们生产出800万首新歌,200万本新书,1.6万部新电影,300亿个博客帖子,1820亿条推特信息,4万件新产品。即使只是对过去24小时里被发明或创造出的新事物进行概览,也会花费我们一年以上的时间。
在信息高度过剩的状态下,用户注意力,成了所有信息平台争抢的核心要素。而算法机制其实就是为了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更成功吸引用户眼球而诞生的。算法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就是只推送你喜欢的内容,但凡有一点引起你反感或不悦的信息,它都可以从你的停留时间或其他反馈上判断出来,然后进一步剔除优化,直到完全是你喜欢、且是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内容。从而也就形成了内容推送的单一化和排他化。
弱水三千,你能且只能取一瓢饮,想换想改,也要重现花时间累计数据,让算法重新识别。而结果,也只是从一种“单一”,换到另一种“单一”。
02
信息茧房让人过早形成
低水平的认知闭环
最近几年,随着算法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茧房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和批评。K哥认为,信息茧房的弊端主要有两个:
1、让用户形成狭隘的认知闭环
从以前的“人找信息”,到现在的“信息找人”,在这个重大变革中,很多人已经慢慢习惯从信息平台,长期接受并沉溺于单一信道中,眼睛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自己愿意听到的。
比如一个人看到某博士失业后靠送外卖为生的新闻后,点赞留评“读书无用”。此后,这个人就可能会收到更多类似的信息和案例,让这些本来极小概率的事件,集中出现在他的视野中,从而以这些为例证,反向固化自己的“读书无用论”,并极可能“不接受反驳”。
从这个意义来说,信息茧房,很容易让人进入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印证”的认知闭环。但实际上,这个所谓的“闭环”其实是不成立的,逻辑和例证都是有Bug的,所谓的“印证”过程,也是虚假、无意义的。
2、让人的包容性变差
如同上面所说,在平台推荐机制作用下,通过算法筛选出的信息,在观点、题材等方面会进行某些方面的限制,用户接受到的信息,也会被自身喜好不断固化。长期下去,慢慢会让用户的视野越来越窄,某些观念和看法,也越来越难以改变,甚至会出现桑斯坦所说的“不同群体之间无法沟通,造成群体极化现象”。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他的《动物庄园》中,描写过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动物主义原则:“四条腿好,两条腿坏”。仅用腿的数量,就可以简单粗暴地定义别人的好坏,类似这样的理论,虽然听上去很滑稽,但如果这样的观念不断被强化,这种“滑稽”还真有可能变成可怕的现实。
此外,算法推荐还几乎可以为任何人找到志同道合、相互取暖的同类群体。从而让各自群体的壁垒边界更加分明,更容易形成“队友”和“对手”的划分。让自己慢慢变得越来越缺乏包容性。
而互联网最大的意义,是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多元包容、开放共享,如果让越来越多的用户陷入狭隘、破碎、偏执的境地,显然是和互联网基本精神背道而驰的。
03
怎样打破信息茧房?
1、看清本质,茧房不在算法而在心中
就像K哥上面所说,信息茧房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所以才引起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但K哥还有另外一个角度,算法信息流,并不是形成信息茧房的真正根源,茧房的根源不在电脑,而在大脑。大家不要忘了,桑斯坦在2006年提出“信息茧房”这一概念时,互联网并不发达,算法也不完善,数据量也远远不如现在。
一个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其实是他通过自己的行为数据,反馈给电脑的。电脑中的算法机制,只是根据你的喜好,迎合性地推送了更多你喜欢的信息或内容。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用户,甚至存在某种程度的“诱导”,但不能否认的是,个人喜好的根子,还是深埋在每个人自己心中的。
从思想上正视根源,才是真正改变的开始。刷到了小姐姐跳舞,还是学到了一个新技能,都没有错,即使后面过量了、偏颇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把责任甩给信息平台或算法技术。不甩锅,正视内心,善于内省,才是让自己从“茧房”中,真正破茧而出的基本前提。
2、跳出舒适圈,不做信息偏食者
思想理清,不乱甩锅了,就要开始对自己“狠”一点。要敢于身体力行地从自己喜欢的“舒适圈”走出来,去主动接触你之前不愿触碰的内容。拒绝成为一位被人一眼看穿的“信息偏食者”,让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更多元、更包容,成为敢于“捏着鼻子”直面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内容的“信息杂食者”。
众所周知,为吸引眼球、增强黏性,各种平台的所谓智能算法,已经基本沦为“迎合”和“取悦”用户的工具。这种“智能”只会算计如何从你那里“窃取”更多时间,至于这些时间对用户个人是有害还是有用,它并不智能,也不关心。最多跳出一句“你已经看了X小时,需要休息一会了”。
真正能让自己从这些“无限量供应”的同质信息中解放出来的,只有你自己,且只能用你的更科学更合理的使用习惯来加以导正。海量的信息没有错,快速匹配的算法也并非一无所是。只要自己不“偏食”,够多元,有思考,懂节制,这种新技术就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帮自己提高检索效率,更好的解决问题。
所以,要敢于由内而外、由思想到行为,改变自己的习惯;要有勇气走出舒适圈,打破隐形的信息隔离;让自己拒绝“营养失调”,拒绝成为信息平台收割的“韭菜”。
3、用知识体系,打破信息茧房
信息流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任何碎片化的时间,为用户推送大量碎片化“信息”。但信息只是信息,不是知识。你甚至都不能确定,这些海量信息的最初来源和真假。
大家最常见的,就是那些广泛流传,但却是赝品无疑的“伪名人金句”。鲁迅、张爱玲、莫言们很忙,什么话都能往他们身上套。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人,即使没读过这些名家的全部作品,但也能从他们的生活背景、作品风格、习作习惯等方面做出一定的鉴别。但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就会把这样的“名言金句”照单全收,甚至会帮转发。
谎言说多了,就成了真理。如果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不足,判断能力缺乏的时候,这些反复推送,多次出现的信息,就可能为你在无形之间,构造一间认知茧房。因此,我们要明白,真正可以提升自己认知的,一定是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信息堆砌。这样才有“证伪”的意识和能力,才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此以来,就没什么“茧房”可以限制你,也没什么平台和算法可以收割你。
以上,是K哥对信息茧房的一些看法。最后,我想说的是,任何技术都有两面性,如何看待,如何运用,存乎一心。希望小伙们都能趋利避害,万物为我所用,我不为万物所困,共勉。
为什么我建议你卸载这些 APP?
分享到:
-
45373
网站
- 18
小程序
-
9155
文章
-
1
会员
热门网站
- 全图网 www.quantuwang.com
- 伪娘之家 www.wnjia.cn
- EEUSS影院 18.www.eeuus.com
- 10s影视网 www.10sdy.com
- 放屁网,放屁音乐网 www.fangpi.net
- KD影视 高清 免费 稀缺资源 全网免费观看 KD影视 KD电影网 最大的电影影视平台 www.nnxxl.com
- N站_Niconico-日本动漫网站 www.nicovideo.jp
- 陌陌号购买,陌陌实名号出售,陌陌站街号在线购买(陌陌号自助批发平台) www.momofahao.top
- BTspread中文网 www.btspread.la
- 最好的BT搜索,种子搜索网站 - Sobt www.sobt5.com
最新入驻小程序
热门文章
- 朱元璋和朱瞻基是什么关系 百度百科一秒告诉你答案 09-11
- 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高性能版价格上调1万元 09-11
- 骑新日最in电动车,做gai上最潮学生族! 09-10
- 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2021金秋消费季”,拼多多上线“丰收馆”共庆农民丰收节 09-08
- 同城零售比拼的不只是速度,达达集团是如何实现业绩层面的增长 09-08
- 余额宝用户存入 2.2 亿元年入百万,还有“ 00 后”也开始攒钱了,你的收益呢? 09-09
- 捋一捋信息流广告的“6宗罪” 09-07
- 最新!抖音信息流“button”功能升级介绍【附产品手册下载】 09-07
- 竞价账户数据那么多,到底应该看什么? 09-09
- 美地方法官裁决:苹果不得强迫开发者使用应用内支付,可提及其他付款方式 09-11